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一切的有形和無形本質都是振動》

一切的有形和無形本質都是振動,隨着頻率的增加,呈現不同物質

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

用“頂天立地”來形容人類的處境是最恰當不過了。人同時存在於兩種不同的世界,頭上頂着高層次的靈性世界,腳下踏着物質化的實體世界,人既有肉體也是靈體。乍聽之下靈與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念,但靈性和肉體並非毫不相干,因為物質即能量,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


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

關於物質即能量(energy,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氣”或是物理學上的“振動”),源自古埃及和希臘的“秘傳哲理”談到宇宙七個原理的“振動原理”(principle of vibration)就明白指出:“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的,一切都在動,一切都在振動。”

而東方聖賢如佛陀,也在2600年前指出,宇宙間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振動組成。

近代的科學也印證了能量和物質間的關係,最有名的就是愛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

然而,由於人類受限於感官所能觸及的三維空間及線性的時間觀念,誤把實體的、有邊界的物質,與連續的、波動的能量場視為兩種不同的東西,前者以牛頓的古典動力學(classical dynamics)為代表,而後者以馬克斯威爾(James C.Maxwell)的古典電動力學(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為代表,兩者成為19世紀末古典物理學達到巔峰的兩大支柱。

可是,當科學家再往最微細的次原子領域探索,或向最廣闊的宇宙蒼穹深究時,卻發現在人類感官經驗所不及的境地,物質與能量的本質其實是合而為一的。20世紀初的量子力學及相對論,也徹底顛覆了古典物理機械式的時空觀。

我們之所以認為“物質和能量”或“肉體和靈體”截然不同,是因為我們人類有着二元(兩極)化思考模式。我們所知道的事物,幾乎都是來自知識和邏輯,而知識和邏輯形成了思想,思想就成為語言的基礎,這種模式使得人類變成二元化的產物,有着二元化的思考方式。

因此,在人的世界裡有“善”就有“惡”,有“對”自然有“錯”,有“好”更是有“壞”,有“快樂”當然也有“痛苦”,一切皆有對立面。事實上,善與惡屬同一本質,對錯是一樣的東西,好壞更無差別,快樂即是痛苦。

打個比方,物質和能量像是處於一漸層連續體(continuum)的兩極,一極為黑,一極為白,介於兩極之間是灰色,而這具有黑白兩極特色的灰色,包含着從偏白的灰色漸次發展到偏黑的灰色,這現象正如“秘傳哲理”中“兩極原理”(Principle of Polarity)所說的:“一切成雙,一切皆有兩極,一切皆有對立面,相似和相異是一樣的,相反的東西其本質也是一樣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極端的狀況會彼此相遇,所有真理不過是半真理,所有的矛盾也許互相調和。”

因此,人的靈體和肉體是同一件事,同屬一漸層連續體的兩端,正如是與非、善與惡、快樂與痛苦本質並無不同,分別只在於能量振動有所差異。如果以靈學和療愈學來說,能量振動頻率高而且精細的能量,是屬於高層次的自性本體,當振動頻率降低時,產生的物質就愈粗重(比如人的肉體),肉體在人類的四個次元中是頻率最低的。

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靈體?

也許有人要問,既然有靈體的存在,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

一般而言,人類生存的世界是一個物質世界,位於前面所談的連續體的末端,和另一端無形靈性世界相較,這個物質世界比重大、振動低,因此肉體的察覺力非常有限。

人類經由眼、耳、鼻、舌、身來感覺。每一種感官,都可以察覺到高高低低不同的頻率。

例如人的耳朵可聽到的頻率範圍,最高可達到每秒20000赫茲、最低可聽到每秒16赫茲。人的眼睛,可以看到某一個範圍內的頻率,例如當振動頻率在500~536兆赫之間時,眼睛就會看到黃色。

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紅橙黃綠藍靛紫,紫色是人類肉眼可以看到顏色的極限。其實,在紫色之上還有振動頻率更高的紫外線,在紅色之下也有振動頻率更低的紅外線,但因為振動頻率過高或過低,超過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範圍,所以我們看不見。電磁波頻譜從交流電的幾十赫茲到伽馬射線的大於3×1019赫茲,範圍非常之大,而人眼可見的光波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段。

我們察覺不到的事物,難道就表示它不存在嗎?事實上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一直存在我們的四周。上面所談的紫外線或紅外線,它不但存在,而且還滲透到人類的肉體之中。在肉體或物質世界之外,存在着振動頻率更高的廣大世界。如果我們調整自己的能量振動頻率,就可以突破限制,接受到廣大世界中的信息,而不再只是限制在肉體或物質世界的層次中。

世上所有的東西,不論是固體、氣體或是液體,不論是有形或無形,都是一種能量的表現。

而能量是不滅的,既不能被創造也無法被銷毀,這也是經過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等人所印證過的事實。然而,科學家還印證了另一事實,那就是“能量是可以轉換的”,可以從振頻低的一極轉換成連續體上振頻高的另一極,這一事實對人類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的能量。正基於這個觀點;UFO專家提出大膽設想,以前認為在外星的ufo生物其實可能生活在地球上,只不過他們生活在高頻率空間中,我們的肉眼所見頻率是看不到這個空間的


共振能使低頻變高頻

為了說明能量是如何從低振頻轉換到高振頻,必須提到1665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Christian Huygens)所發現的“共振原理”(entrainment):當兩種有着不同週期的物質能量相遇時,振動韻律強大的物質會使較弱的一方以同樣的速率振動,而形成同步共振現象。也就是說,強大韻律的振動投射到另一有相對應頻率的物體上,而此振動韻律弱的物體由於受到相對應頻率之週期性的刺激,因而與較強的物體產生共鳴而振動。

賀金斯曾在房間裡的牆上併排放置不同速率的老爺鐘,然後走出房間,第二天再回來時發現老爺鐘的鐘錘皆以同速率同步擺動,其後許多人相繼重複此鐘錘實驗,屢試不爽。

事實上,“共振”可以說是一種共鳴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比如琴絃,未振動的琴絃會受強烈振動琴絃的影響而一起共振;再舉個女高音震破玻璃杯的例子,女高音高頻的歌聲(無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動速率,當振動高到某一程度,玻璃杯無法再維持玻璃的形狀因而破碎。當你和人談話很投機產生共鳴時,或課堂上老師的談話很吸引你而你猛點頭時,你的腦波可能正在共振;有時與人相處,彼此雖無言語卻靈犀相通,也是共振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錢買機票,千里迢迢去參加某法師或牧師主持的法會或佈道大會,你若坐在他們的振頻範圍之內,你的能量也會隨之提高。

你可能會問,能量的“高”和“低”是怎麼定的?到底能量“高”或“低”意所何指?我們常聽人用“能量”來形容人、物或地理環境,“此人很有能量”或“這地方能量很強,風水不錯”。可惜的是,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有任何“絶對”的科學標準或儀器能精確測量世上所有的能量。

因此,在療癒學或靈學上,要測量能量的高或低,傳統上都是靠測量者的超感能力(超視覺、超聽覺、超嗅覺、超味覺、超觸覺或動覺)。由於每一種能量皆有特定的脈動(亦即其振動頻率),可以用超感官去測量,舉個用超觸覺或肌肉動覺測能量的例子:如到市場買水果,我伸手去感覺來自兩個不同農場的蘋果,A蘋果感覺上脈動慢些,B蘋果感覺上脈動快些、振動的“質”也精細些,我當然會選擇能量較“高”的B蘋果。

除了靠超感能力外,各文化也有特定的方法測量能量,如西方用占卜杖或占卜枝來測地下水或礦脈,這古老的方法即使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仍被廣泛使用。安慈的大哥10多年前退休後想離世獨居,在加州的天使營山區買下20多英畝的地,這大片荒地當時沒路、沒電、沒水,要在其上建屋子居住,當務之急自然是找水源鑿井,他請的便是當地的“導者”(Dowser)為他找水。

安慈的養父生前在加州的莫得斯朵(Modesto)擁有大片農場,農場上10多幢房子是安慈小時候跟着他合建的,他告訴我,他找水源從不假他人,也是用柳枝占卜找水源。本書在“氣輪”一章所談的擺錘測量也是相同的原理。

近代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寶維斯(Antoine Bovis)用鐘錘原理發展出“寶維斯尺度”(Bovis Scale),有系統地用數據來測量並記錄物質的能量,任何東西都可測量出用數字代表的值。對生物體來說,6500單位以下是負值,對健康有害;6500為中性,不好不壞,若是對健康有益,必須至少在8000以上。比如說,如果將之用來測量地理,所得之值若是低於6500則不適合人居住,可能是地下水脈流經之處或正好是地球輻射線較強之處。另外,教堂鐘聲為11000,宗教廟宇為14000。

若用“寶維斯尺度”來測量人體,在細胞層次上,癌細胞都低於6500,正常細胞的DNA高於6500,至於全身的能量,有病的人測出的數字低於6500,感覺疲倦的正常人為6500,身體健康的人為7500,精力充沛的人為8500,有能力療癒別人的人至少是8500,有靈媒能力之人至少9000,不少長期修行者所測出的能量值遠超過10000。


療癒就是透過共振,把低頻能量提升成高頻能量

所謂的“療癒”,其實就是透過“共振”來轉換人的電磁場中低頻能量狀態,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轉化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振頻高的能量。

共振可應用在人體的各個層次上,在細胞層次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人體內堆積過多的自由基轉換成為陰離子;在肉體上,可以將高度濃縮的腫瘤轉換成密度較小的健康肌肉;在情緒上,我們可以將比重大的痛苦昇華成比重小的快樂;在認知上,可以將負面的批判轉換成正面的欣賞,將悲觀的看法轉為樂觀的態度;在靈性上,可以將人的意識從原本只認同有形的肉體,提高到也能感覺無形靈體的狀態,從而喚醒我們的靈性意識,重新和自性本體聯結,最後達到和宇宙合為一體的狀態。

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卻準備帶各位走一趟心靈之旅,心物本來就是相互融合的,

我們發現許多西方近代偉大的心靈,越深入其物質科學研究領域,就越能體會心靈與物質的相通之處。例如從玻姆的全息宇宙觀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一多相融溶的“華嚴世界”——整體包含個體,而個體也包含整體的訊息,每一個體都是本自俱足的。

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們會從“自性本體”、“高層自我”逐步認識到“低層自我”,在生命藍圖的暗示下,我們會體會到所謂“療癒”,其實就是回歸自性本體的“覺悟”過程,這過程始於“創傷”、終於療癒,卻從不曾離開創傷,以較時尚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創傷本來就具有療癒的所有密碼,只等着我們去解碼,創傷與療愈本來就是同個本質的兩個面向,看似二元對峙,實則本自如一。

就像華嚴世界一般,從高層自我到低層自我,從物質的肉身到高次元的能量體,所有的空間都是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自性本體從未遠離。請讀者不要把高層與低層看做一個直線的兩極,否則就墮入了二元化的思考模式,使得創傷與療癒反而變成互相否定對峙的客體。

依循本章所提的許多偉大學者從物質過渡到心靈的足跡,我們建議讀者在往下的身心探險旅程中,帶著三個寶貴的心靈鑰匙:

開放的視野:驚奇的喜悅往往隱藏在別無去路的困頓之後,所以別忙着否定任何與我們刻板經驗不同之處。

跨越二元對立的平等心:莫要去區分好壞、善惡、高低,只要區分就有界限,就砌了一道阻礙悟道的高牆。

用心去體會的直覺:碰到難解迷惑之處,與其用腦思考,不如用心去導航


《一切的有形和無形本質都是振動》
http://hi.baidu.com/idhgxm/item/369585bbddcdd17c254b09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