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也被稱為“生命動力開發”,是不同人格和心智模式的不同受力反應和突破現象。開悟就是破除迷執,見到宇宙真實相。
★你的心一旦變得自由,不執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開悟的。
★開悟就是破除迷執,見到宇宙真實相。
概述
★“開悟”也被稱為“生命動力開發”,是不同人格和心智模式的不同受力反應和突破現象。
★生命動力開發是以心理學巔峰體驗製造技術和中國古代禪宗開悟技術為基本手段,以禪修方式激發個人原動力,使當事人的“最高主宰”真正當家作主、發揮作用,讓 人的力量與智慧發生根本性升級的能力開發方式。
★開悟以身心合一、財智雙用、家業共榮為目的,以求當事人達到開心智、增心能、平心氣、善心計的效果。
★開悟過後修煉體系包含呈現真我、身心合一、自我驅動、樹立人格、忘我境界五個層次。
開悟後,當事人在獲取事業成就過程中會更加精准高效與輕鬆快樂;小孩的天真快樂,老人的智慧充盈,壯年的精力旺盛將同時具備;無論在生意場、社交場還是在家 庭生活、親朋共處中都更加自在釋然、遊刃有餘;工作和家庭不再是向左向右的兩個選擇,完全可以做到兼得與貫通,而且人生會更加豐富多彩、自由快樂。
★你的心一旦變得自由,不執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開悟的。
這種狀態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定點:你不集中焦點於任何議題或經驗,眼前存在什麼便是什麼,覺得“逍遙自在”便是處於開悟狀態。
★開悟有七個主要元素
一、能量
★能量可以幫助你轉化人格及其模式。有能量意味著你有足夠的能力、勇氣和耐力來轉化自己。
有了能量你才會感覺:“是的,我可以辦得到,我有潛力、毅力、和勇氣。”
這股能量將會提供你觀察自己和理解事物的燃料。
你需要理解和體認的事實在太多了,因此你需要大量的勇氣和精力才能突破過程中的障礙,有能力對治那些 障礙住覺知的幻象,因此能量和勇氣必須發展和釋放出來。
二、決心
★缺少了決心,能量就會失去意義。
你需要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不動搖的意志,才能持續地面對失敗和失望。毅力促使你堅持下去。因此,瞭解圍繞著意志和毅力的人格議題是很重要的事。
到底是什麼議題導致了你的被閹割情節?是什麼東西障住了你的意志?
你要認清是什麼東西在阻止你說:“無論發生什麼事,失望、痛苦工恐懼,我都要堅持下去”我可能在開悟之前就死了,但我還是不會停止,死後我仍然堅持下去。”
有了這種能力,你的內在工作才會言行一致。
三、喜悅
★這是一種特定的喜悅感與輕鬆的態度,它是內在工作的本質,亦即對真相,看見真相及體認到真相的一份欣喜。它有點象好奇心,對事物充滿著欣喜的好奇。
如果你只有能量和決心,事情會變得過於沉重和嚴蕭,但欣喜這個元素能幫你輕鬆的突破障礙。
無論做什麼你都充滿興致。這輕鬆感之中帶著一股孩童式的好奇。
當孩子感到好奇時,他不會想到碩士或博士學位,他只是單純地感到好奇罷了。
四、仁慈
★這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種品質,因為過程極為甘辛,所以你必須仁慈對待自己。
就因為你還沒有解脫,所以受苦是很自然的事,為什麼要用驅迫的方式讓自己更苦呢?為什麼一犯錯誤就要懲罰自己呢?
★仁慈這個元素會讓你更加依賴自己,依賴成長的過程,依賴你的心和你的本體。
★仁慈會帶來無私的態度,一旦有了這種仁慈之心,你自然就會友善的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別人受苦也會令你感覺痛苦。
你不但想解脫自己,也想解脫別人的苦,解脫是沒有固著點的,所以如果集中焦點在自己身上,你就會變成最大的固著點。
“什麼是我需要的”?什麼會傷害我?什麼是對我有利的?這些想法都圍繞著“我”,以及自我身份的認同。
★仁慈能夠消融掉這種固著或設限的傾向,使你從自我為中心的狀態裏解放出來。仁慈能夠使你承受得住難困中的痛苦,使你更依賴自己的本體以及自己的智慧。
仁慈使你在內在的工作中變得更柔軟,對別人更慈悲。這是我們在對治人格模式及人格議題時,必須發展出來的一種能力。
五、祥和
★一種安靜下來的能力,而不是永遠都在活動和思考。
為了體認到真正的解脫,你必須有能力讓心安靜下來,因為解脫境界是刹那即逝的。
如果你永遠都在思考和擔憂,並且維持著一貫的快速活動,那麼你就是在阻礙你對解脫的體認。
一旦發展出這份能夠去除焦躁的安詳感,我們就會從這種安歇的狀態之中,自然生起直覺、洞見和 細微的觀察。
六、融入
也 就是完全融入於你正在做的事。不論那是什麼,你完全專注於眼前的經驗,徹底涉入其中,甚至到忘我的程度。這是一種能力,一份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一種擺脫人 格的解放感。
人格通常會跟隨經驗保持距離,它對徹底融入、與經驗合一感到恐懼,當你完全證悟到本體時,這份了悟是無法說清楚的;你已經完全投和於其中,除了本體之外什麼都不存在了。
譬如你正在製作一張桌子,你是那麼地投入,以至於你、工具和桌子都結成了一體。
處於這種狀態裏,你是頭腦完全停止了區分或分別意識。
你可以融入於任何一種行動、情緒、思想、感覺或本體的某個面向,印度教徒稱這種境界為三摩地,自我的徹底消融。處於這種狀態裏,人格終於允許自己死亡、消失、與眼前的任何一種經驗徹底融合。
七、覺醒
★亦即在你的經驗之中覺醒的一份能力。你的覺知是這麼的清晰,就像是剛剛醒來一樣,甚至有一種周圍都是光的感覺。
★覺醒的品質是內在工作對治昏沉和愚鈍的解藥, 你必須靠它來瞭解你所有的人格議題,也必須靠它來對治執著的傾向。
你對眼前發生的事是充滿著覺知的,裏面沒有絲毫昏沉的成份。在你清明的覺知之下,事物變得清楚而明確,你能如實看見事物的真相而非通過潛意識在看。
這樣的狀態就像萬里睛空,沒有一絲的雲霧,但這並不意味你在看著一片晴朗的天空,因為你本身就是這片晴空。你的心是徹底開放及清明的。
★這所有的要素最後會結合成客觀意識。
★這七個要素:能量、決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覺醒,會融合成一種現象,一種客觀的品質。
★這份客觀意識正是對治人格執著傾向的必要條件。有了客觀意識,你就不再受你的超我及無意識的影響。你不再受過去的的經驗、觀念或意見的制約。
你的力量是客觀的,意志是客觀的,你的欣喜是客觀的,仁慈是客觀的,你的祥和是客觀的,融入的能力也是客觀的。
★客觀意識將這七個元素帶入了另一個次元,另一種層次。
你七個要素也被稱為Latifa,:七種精微意識的元素,能量屬於紅色Latifa,決心屬於白色Latifa,欣喜屬於黃色Latifa,仁慈或慈悲屬於綠色Latifa,祥和屬於黑色Latifa,融入的能力屬於藍色Latifa,能夠使我們解脫欲望的覺醒元素,我們稱之為澄明的Latifa。
Latifa是一種非常精微的東西,有人說它像空氣,能夠產生七種品質的精微之氣。
這七個元素最終會製造出來第八個元素,亦即七者結合成一體形成一個八角形。
它們是構成Latifa的幾個重要的本體面向。如果你繼續進行內在工作,你會發現每一種Latifa都像是一個完整的宇宙,它們會幫助你達到徹底的放下。
開悟後個人的內在特點
•平靜安穩,清醒澄明(本自清淨)。
•綿延不斷,用之不竭(本不生滅)。
•無欲無求,自在平衡(本自具足)。
•自信堅定,內外一致(本無動搖)。
•隨機應變,運用自如(能生萬法)。
開悟後個人的外在表現
•影響巨大但不強加於人,剛毅果斷但不自以為是。
•慈愛感恩但不姑息養奸,嚴謹負責但不求全責備。
•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騖遠,持之以恆但不愚頑固執。
•理解他人但不隨波逐流,正直誠實但不口無遮攔。
•精力旺盛但不亢奮激越,通觀全局但不粗枝大葉。
開悟修養方法
★探索生命的真相不是接受教條。知識、理論、邏輯及信條都是真相的局部表述,都具有局限性。這就像指月亮的手指一樣,它並不是目標。如果將任何理論當作真理,就會受它蒙蔽。自己的念頭也是這樣。
如果將自己的邏輯判斷當作真理,無疑會被它蒙蔽。對自己及別人的評價與鑒別也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如何才能不被自己及別人的想法蒙蔽呢?辦法就是永遠作個旁觀者。對別人的想法,旁觀是容易的,因為有距離。
★實際上,一旦自己的好壞判斷的念頭生起,這個距離就會消失。漠不關心的做法本身是一種回避態度,它本身就在遮罩自己探索真相。因此,關鍵是觀察自己念頭的生起。對自己念頭懷有敵視的態度,實際上是通過教條(反對自己的念頭)引入一個新念頭。
★能否對自己的念頭懷有慈悲之心而不受其牽動是禪定的關鍵。
因此盡興地觀察自己來來回回的念頭,就象觀察藍天中的白雲一般的隨生隨滅。
如果時時刻刻,這個觀察者本身被觀察到的話,一種旁觀的自由就悠然而生。但是這種觀察,作為概念的存在,一直在阻礙觀察本身。
突破觀察的概念的層次,就可以將自己容入真相。此時一切都在當下,了了分明。
任何行動都自然合情,身心解脫,表裏如一,一塵不染。
具有超常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培養對自己念頭的觀察,開始可以依賴五大感官,比如觸覺,盡情感受觸覺(比如感受自己腳步著地),可以躲開觀察行為的妄念設計。
因為對觀察方法的設計,是念頭觀察中最易出現 的妄念,也是使觀察消失、進入妄念的通常方式。在此基礎上,體驗各種初級感覺。待有一定定力後,就可以觀察自己的念頭了。
開悟作者:李祥齊 http://goo.gl/De0tn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