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練習冥想已經有幾千年,而且有很好的理由。
Science Advances雜誌發表的兩項新研究發現,不同形式的冥想可以對你的大腦產生不同的正面影響,可改善你的注意力長短、讓你更有同情心、減輕你的壓力程度、或幫助你在壓力下保持冷靜。 然而,最顯著的是,似乎練習不同形式的冥想導致大腦不同部位改變物理結構。
ReSource計畫首席研究員Tania Singer教授解釋說,「儘管大腦可塑性一直在神經科學方面早已被研究,直到現在我們對社會腦(social brain)的可塑性知道的很少。 我們的研究結果透過簡短日常的大腦練習對於成年人的大腦可塑性提供了驚人的證據,導致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的增加。」
他們的研究聚集了超過300人參加了三種不同的訓練模組,每種訓練模組都專注於不同的冥想。 其中一種技術是基於正念冥想,一種心理技術,透過簡單的呼吸技術,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發生的經歷上。
另外兩種都更傾向於社會方面。 第二種是透過與陌生人交談日常生活中的煩惱來幫助人們更開放討論自己的情感。 最後一種是鼓勵人們從個性的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像是「擔心的母親」或「好奇的孩子」,以促進更深層的同情心。
在這些技術上進行培訓之後,他們透過MRI掃描大腦、進行行為測試和心理社會壓力測試來分析參與者。
他們發現,大腦特定部位的厚度根據特定的訓練而有顯著的變化。 例如,基於同情心的冥想顯示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增加,這腦區域與情緒調節相關。 在基於正念的訓練中,他們觀察到與注意力和執行功能相關的皮層變化。
所有這三個小組在學習冥想技巧後,都報告說生活壓力變小。 然而,只有那些練習社會傾向冥想的人有表現出減輕身體壓力的跡象。 與控制組相比,這些志願者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值降低了51%。
第一作者Sofie Valk補充說「在兩個社會模組中,專注於社會情感或社會認知能力的人,我們能夠在同情心和觀點思考上表現出選擇性的行為改進,這些行為變化與具體腦結構的可塑性程度相符,在那些支持這些能力的皮質區域中被發現。」
所以,這故事要說的是:冥想對你的心理健康有被證實的好處。 然而,你所獲得的這些好處取決於你所練習的冥想類型,所以做最明智的選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